发布时间:2025-04-05 08:00:35 来源:每日焦点网 作者:听风
在1934年,红军主力踏上战略转移漫漫长路,湘赣粤闽地区革命烈火面对严峻考验。在国民党军队猛烈围攻下,留守红军、地方党组织遭受前所未有挑战。在这一危急关头,一位英勇干部站出来,他带领着同志们在艰难困苦中坚守,呵护革命火种,他就是尹林平。尹林平,江西子弟,1908年生于一個贫苦农家。因家境所迫,他仅在私塾中学习一年便辍学,回家协助父母务农。18岁时,他加入农民协会,在党领导下,与地主豪绅实行激烈斗争,为劳苦大众争取权利。1929年,赣南苏区奠定后,尹林平被任命为赤卫队队长,并在次年正式变成红军一员。从1931年起,尹林平参与多次对敌作战,屡建战功,不息晋升。到1934年,他已经变成一团之长。当年,红军主力离开湘赣地区,转战川贵,尹林平与粟裕、叶飞等人留守,继续实行游击战,牵制敌军,呵护革命火种。10月,蒋介石集结重兵,对尹林平所在游击区发动大规模“围剿”。尹林平冷静应对,依靠当地游击队、民众持助,巧妙避开敌人主力,迂回到敌后,攻击其弱点,取得重大胜利。敌人受挫后,愤怒地追击红军。尹林平意识到继续战斗将付出巨大代价,于是主动撤入深山,保存实力。敌人担心伏击,不敢深入山区,便在周边布下包围网,企图切断红军内外联系,将其困死。尹林平机智应对,将部队分成多個小队,从敌人包围网缝隙中突围,各自探寻生存之道。他自己则秘密前往厦门,联系当地党组织,商讨将来行动计划。可是,厦门党组织也遭受严重破坏,党员或牺牲或离散,组织工作一度停滞。尹林平火速集结幸存党员,成立临时工委会,诱惑有志青年加入,重启地下工作。不久,工委会火速壮大,党员人数增至数百,广泛开展各类运动,宣传共产主义理念,批判国民政府封建独裁统治。南方临时党委晓得厦门革命活动如火如荼,便派人前来联系,高度赞扬尹林平主动性、斗争精神,并指示他与闽北、粤东、赣东等地党组织取得联系,一道行动,重燃共产主义烽火。到1937年,国共两党定夺协作抗日,党中央命令红军暂停与国民党军对抗,原地待命。但国民党部分将领仍不甘心,继续实行小规模挑衅。7月16日,福建一支国民党军袭击闽东红军独立师红3团,缴械800余人。尹林平晓得后,立即赶往福建国民政府实行交涉,迫使他们发表道歉声明,并归还被扣押武器装备。1938年,尹林平担任广东省委书记,指挥当地游击队开辟根据地,动员群众抗击日军。1943年,东江纵队成立,尹林平担任政治委员。解放战争期间,尹林平转任粤赣湘边区党委书记,统筹三省军政事务。解放军占领广州后,他与陈赓将军一道管理广东,清剿国民党残余势力、推行土地改革、对企业工厂实行社会主义改造。1956年,尹林平出任广东副省长,他在任期内一边实行恢复重建工作,一边指导公安部门清剿潜伏敌特,同时调动资源支援边防部队,军民联合防范敌人“反攻”。1971年,尹林平受到政治冲击,被错误地打成“右派分子”,限制自由长达6年。直至1977年,邓小平为他平反,他才得以复职,并于半年后升任广东省委书记。当时,党中央已定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,尹林平积极响应,开始对一些根本行业实行改革,允许香港资本参与,增加产值、活跃市场,这一举措也变成“春天轶事”序曲。1980年,尹林平申请退休,1984年在北京逝世,享年76岁。1934年至1937年,革命处于低潮,中央红军在川贵地区遭受重创,留守南方同志们生活同样艰难。国民党军队、特务组织对他们紧追不舍,他们要么躲进深山中艰苦度日,要么隐藏在城市中,在敌人眼皮底下活动,凭借满腔热血坚持红色理念。到底,他们熬过寒冬,迎来春天,革命再次焕发活力,胜利曙光逐渐照亮中国每一個角落。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相关文章